美国学者比尔? 奥莱特在其所著的《有序创业24步法:创新型创业成功的方法论》前言提到[2],相比一般中小企业,创新型企业(Innovation-driven enterprise)是依靠创新驱动的企业,具有四大特点:一是创新驱动创业。创业者往往会组建团队,利用其他公司不具备的技术、流程、商业模式或其他创新优势实现创业。二是所有权与投资人共享。创新型企业的所有权较为分散,对创业者来说,管理控制权是次要的,为了实现企业的宏伟发展,经常出售公司股份。三是谋取大市场。创业者希望把产品销往全球,至少也要满足区域级市场。四是有实现指数级增长的可能。企业前期通常赔钱经营,后期依赖外部资本很可能实现指数级业务增长。
1.创新型企业面临的三重约束条件
关于创业的约束条件,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斯蒂文森(1994年)提出了“资源有限”约束[3],精益创业论和效果创业论均提出了“环境高度不确定”约束,美国硅谷创想实验室创始人比尔·格罗斯(Bill Gross)通过调研200多家创业企业,发现时机(Timing)是影响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[4]。归纳起来,创新型创业面临着三重约束条件:一是高度不确定的环境。这里的“环境”是指创业者不能有效控制或影响的外部因素,“不确定”是指没有历史数据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情境,意味着一个未知而且不可知的未来,不能被模型化也不能被预测,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。二是有限的资源。创业者常常白手起家,资源短缺。这里的资源指的是企业实现商业模式有效运营必需的生产要素,包括实物资源、资本资源、智力资源。三是有限的时间。时间有限意味着机会窗开启时间变短,这主要源于两大因素:一是新技术比旧技术创新速度快。新技术比旧技术拥有更多的组合来源元素,一旦这些元素数目超过一定阈值,可能的组合数就会呈现爆炸性指数级增长,体现为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。二是资本助力新创企业短期内获得高速扩张。发达的资本市场为那些寻求投资的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成长所需资金;获得外部庞大资本支持的企业,有利于在短期内确立行业地位,并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2.创新型企业的基本矛盾
为谋取大市场,创新型企业的创业者必须快速发展,扩大规模以满足大市场需求,否则将惨遭淘汰。具体来讲,创业初期,创业者通过科技创新追求细分领域的垄断或者创造新的市场,建立竞争壁垒;创业成长期,借助资本的力量,模式复制“开疆拓土”,力争在短的时间结束激烈的竞争,获得市场主导地位。因此,创新型企业面临的基本矛盾就是“极其有限的资源,有限的时间,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,却要取得垄断和高增长”[5]。
3.创新型创业的高失败率
目前,学者们对于创业失败的概念界定还未形成共识,常与经营失败、企业关闭等词汇混同使用,其共同点可以归纳为:创业失败是指在资源耗尽前,企业还没有找到被验证的商业模式,要么是技术不可行、需求不存在,或者是财务不可持续。创业实践表明,创业是一个高淘汰率的商业活动,尤其是创新型创业,失败率更高。一项美国人口统计局的调查指出,34%的企业在创立前两年就死亡,50%的企业存活时间不超过4年,60%的企业不超过6年[6]。同时,IT桔子网关于“国内项目分阶段存活数量”的调研表明,在进入天使轮的847家企业中,能进入D轮风险投资阶段的企业仅为17家,也可谓“百里剩一”。
创业失败是伴随创新型企业的常态现象
美国学者比尔? 奥莱特在其所著的《有序创业24步法:创新型创业成功的方法论》前言提到[2],相比一般中小企业,创新型企业(Innovation-driven